医药网3月30日讯 国内的疫情正在结束,各行各业都开始复工,资金链的危机之下,裁员、降薪、停薪留职等现象时有发生。 1. 外企转型,直营转外包 26日,据自媒体凯叔药械升职记消息,国内一家外企董事会决定,公司销售部门全面实施营销模式转型,由直营模式转型为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服务外包 招商模式。 总的来说,过渡期后,销售人员全部转型,不再有底薪工资和五险一金。如果不接受这个安排,可以调岗到总部上班,不调岗,就按照N+1解除劳动合同。 27日,该公司的医药代表向赛柏蓝确认了上述信息。 赛柏蓝了解到,目前,已有一批医药代表接受了赔偿,准备离职。 2. 减员、降薪、停薪留职… 事实上,国内的疫情正在结束,各行各业都开始复工,资金链的危机之下,裁员、降薪、停薪留职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因为带量采购的影响,头部跨国药企也频频进入业务调整模式。 2月-3月,GSK、默沙东和赛诺菲三家跨国药企宣布了业务拆分计划,这也会带来一批医药代表的岗位变动:默沙东剥离女性健康产品、成熟产品和生物仿制药,成立新公司;赛诺菲将欧洲的六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合并在一起,创建一家独立的原料药公司,还公布剥离消费者健康业务的计划;GSK拟剥离部分抗生素业务。 此前,赛柏蓝独家获悉,一知名药企正在裁撤销售队伍——波及产品在全国非常知名,被撤销团队同时包括医院和零售市场。据了解,上述公司对销售队伍的调整,是由于公司新产品未进入中国市场,加上拳头产品在4+7落标,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影响。调整计划是医院裁员1/3,零售团队裁员1/5。 据红星新闻(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新兴主流媒体)报道,一家药企宣布全员降薪,文件表示:新冠疫情下公司的销售大受影响。为保证公司经营活动全力开展,决定短期下调薪酬, 企业和员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3. 业绩不理想,中小企业抗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爆发,除了直接影响全球人民的健康外,也对全球商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财富》杂志评选出的1000强企业中,已有94%的企业表示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影响。 国合研究院健康医养研究所所长张能鲲认为,从行业发展看,2019年医药产业面临着医保亏空带来的行业整顿发展瓶颈。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开春,在新政效果显现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将带来新的影响,这也使得不少药企在尚未缓过神来之际,被动被资本市场“价值重估”。 艾昆纬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三级 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分别下降73%和82%,二级医院的病房受影响相对小,住院患者维持在疫情发生前的46%,接近一半。也就是说,因为疫情一批医院门诊关闭,药企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第一季度的业绩也不容乐观。 德勤发布新冠肺炎下医药行业的调研报告以及2020年中国医药医疗行业发展六大预测,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企业担忧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问题,尤其是国企相关负责人——62%的人表示担忧该影响,而仅有37%的外企人士对此表示担心。 统计局给出更为宏观的态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严重冲击,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8.3%。 一方面,是因为是工业生产销售显著下降。为有效防控疫情蔓延,今年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20多个地区推迟10天开工复产,企业正常生产时间普遍大幅压缩,同时2月份复工复产企业受各种因素制约,生产水平尚未恢复正常,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均出现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是成本费用上升挤压利润空间。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未恢复正常,但用工、折旧等成本及各项费用刚性支出不减,同时防疫成本却在增加。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4.19元,同比增加0.85元。 对中小药企来说,门诊量下滑, 药品处方下降, 医药代表业绩无法达成,现金流出现问题,只能在疫情中艰难度日,而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要求,也在考验着药企和医药代表的抗风险能力。 如今,带量采购持续推进,药企的医药代表也面临调整,需要注意的是,2-3个月的收入因为外部大环境无法达成指标而大幅下滑,将会诱发医药代表留存度降低,从而导致营销员队伍稳定性产生动荡。
本文由
www.healthprocn.org 创作,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2020-03-31 00:37 Tuesday
官方招商
顶部按钮联系主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