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7月27日讯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指为了防止药材霉变与成分流失,以及剔除杂质与非药用部位、便于干燥与包装、方便仓储与物流运输等目的,在产地对中药材趁鲜切制成片、段、块、条、丁、丝、瓣等形状的原药材(即仅改变形状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原药材)的过程。 产地初加工历史悠久 2019年8月,甘肃省药监局发布关于当归等5个产地加工片标准与产地片加工技术规范,并于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是定性中药材产地加工片、把中药材产地加工合法化的良好开端,符合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据笔者了解,这5个产地片标准与加工技术规范在甘肃省执行情况良好,目前当归与党参在产地切片的比例约占原药材总量的35%~40%,而甘草、黄芪、红芪则高达50%以上。另外,黄芩、柴胡、防风、独活、大黄、板蓝根等品种在产地切成片再卖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不但为老百姓带来实惠,同时也提升了 产品质量。 中药材在收获前端是农副产品,后端就成为 药品,中药材用量的80%属于人工种植品种。目前,中药材产地加工与切片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切片的用量不断增加。 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历史极为悠久。当前,我国中药材产地的加工者大多仍是农民,农民种植采挖的鲜药材若没人收购或不及时收购,就很容易变质坏掉,所以很多药农选择自己进行初加工以防药材变质。 产地加工有待进一步规范 中药材产地加工门槛低、参与者众多且基本上都是农民,因此产地加工亟须加强监管。 目前,我国常用的中药材有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种植面积近9000万亩,占中药材用量的80%。中药材在产地直接加工成片的现象十分普遍。中药材产地切片和饮片生产是中药生产中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从历史来看,基本上是一体化的,很多品种的原药材片与饮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与界限。市场经济时代中药材流通量加大,但产地分散产量小、产地偏远难集中,为了防止鲜药材在产地变质,才有了产地初加工与饮片加工的划界与区分,并逐渐被人为地分离成了两段独立的加工工艺体系。这样虽然方便了药材的贮藏与长途运输,但却忽略了药材品质形成的内在规律。 2017年以来,中药材种植加工成为产业化扶贫的重要举措。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推动下,当时全国592个贫困县全部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产地政府支持产地加工,使其迅速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了68种可以趁鲜加工的中药材,其中可进行切片的有29个品种。但据了解,目前实际在产地切片的品种很多,比如甘草、黄芪、党参、当归、山药、地黄、板蓝根、丹参、黄芩、桔梗、白芷、白术、白芍、川芎等,已经超出药典规定的品种范围。笔者认为,从现实来看,中药材趁鲜加工彻底放开可能会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早在2015年,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中明确提出,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 企业向中 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可以预测,趁鲜加工的品种范围会逐步扩大。 一体化加工优势显著 产地加工与饮片生产一体化有利于行业发展。 趁鲜加工可减少中药材有效成分流失。事实上,多数中药材是可以趁鲜加工切片的,而且质量明显优于浸泡软化后再加工的切片。比如干天/麻/不易润透,切制后片型差;苏木干燥后难以切制,润制过程有效成分易损失;甘草、黄芪、桔梗、白芍、泽泻、川芎等药材,晒干运到饮片厂再加工时,必须经过长时间水润甚至浸泡才能切动,必然导致有效成分流失。目前在我国,中药材主产区多数处于偏远农村,中药材在产地直接加工成片可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除了能为偏远地区创造就业,增加收入,还可降低物流成本。中药材在产地剔除杂质和切制成片,再进入流通环节,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为城市减少垃圾。 近几年,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生产一体化也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把饮片厂前移到道地药材主产地,并明确只加工一种或三至五种本地的道地药材,实施一体化加工其优势更明显:只加工一种道地药材,机械加工与质量检验设备投资少,对照品和检验人员少,投入少、风险小、回报高,便于企业投产和做精做专、做大做强;产地加工与饮片生产在工艺上是相互交叉、没有明显界限区分的,一体化可减少多次水润浸泡与重复干燥加工,避免有效成分与含量的流失;一体化加工可使药材损耗下降、节省能源,还可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保证药材来源清晰、质量稳定,有利于溯源追踪和分级流通,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将中药材生产种植规范与饮片生产规范相结合,有利于质量均一可控与品质的形成,从而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与临床疗效;同时方便监管部门监管。 对于产地加工与饮片生产一体化,笔者建议,在道地药材主产地建设一批单品种饮片厂和区域饮片厂,通过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来集中与分流,实现“互联网+”全国统一配送与一站直达。 单品种饮片厂是指只生产一种或者几个品种的饮片厂。比如在甘肃建设只生产单一品种的“党参饮片厂”“当归饮片厂”;在四川建设“川芎饮片厂”“泽泻饮片厂”;在亳州建设“白芍饮片厂”;在吉林建设“人参饮片厂”等。区域饮片厂是指只生产本地区道地药材的饮片厂。比如怀药饮片厂,只生产四大怀药饮片;还有“磐五味”“建六味”“湘九味”等,每个工厂只生产本地的几种道地药材的饮片。在产地实现一体化加工,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医文化的精髓与特征,对中药材行业发展非常有利。 事实上,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于此,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体化进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药材的来源和属性区别对待,不能盲目扩大品种范围。一体化必须认真研究每种药材加工中的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工艺流程,一定要在减少有效成分流失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减少加工环节、提升饮片质量;一体化不是产地加工和饮片生产环节的简单对接,需要合理地进行中药材产地加工和饮片生产的一体化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保障一体化进程 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由
www.healthprocn.org 创作,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2021-08-02 08:55 Monday
官方招商
顶部按钮联系主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