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地址_十四五规划发布 医疗界最关注这些!

      发布在:杏鑫平台注册      评论:0 条评论

  医药网3月15日讯 《规划纲要》是我国未来5年至15年发展总路线图,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作为医疗行业人,最关心的无疑是与我们自己密切相关的领域。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决议。3月12日,新华社授权全文发布。     《规划纲要》是我国未来5年至15年发展总路线图,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作为医疗行业人,最关心的无疑是与我们自己密切相关的领域。     《规划纲要》共分十九篇六十五章,其中关于医疗卫生健康这块儿的规划集中在第四十四章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第四十五章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与中央建议一致。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学习。     《规划纲要》对卫生健康领域的总体安排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分六节,依次是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体育强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十五章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分三节,依次是: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的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把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放在首位     这里的“首位”,不仅仅是将“把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置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第一节,而且从内容上提出了包括疾控体系五大职能、疾控机构软硬件建设、疾控事业稳定投入机制、医防协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公卫人才培养以及免疫规划、慢性病预防、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等传染病、慢性病防治体系各方面非常丰富的全面部署。而十三五规划,将疾病防治放在第三节,而且标题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内容看,主要围绕“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来展开,仅仅只是卫生领域的常规工作,不具有立柱架梁和创新意义,不管是力度还是针对性都不可比。     规划的疾控项目有:启动中疾控二期项目、依托现有疾控机构建设15个左右的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升级改造20个左右的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20个左右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亮点之二:首次提出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     《规划纲要》第二节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篇第一句就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     旗帜鲜明提出,十四五乃至到2035年,在“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上,主要依靠公立医疗机构,非公医疗机构只能是补充。因此,《规划》在深化医改工作部署上,均围绕公立医院改革来进行。包括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加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等。而对于非公医疗,只有一句,即: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规划纲要》明确,继续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提出推动医师多机构执业,而不再是医师多点执业,主要是因为医师执业地点已经变为“省域”或“县域”的区域注册,所以不能再提“多点执业”而应该是“多机构执业”。     《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有:国家医学中心(加强国家心血管、呼吸、肿瘤、创伤、儿科等医学中心建设。聚焦重大病种,打造若干引领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医学中心和医学创新转化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支持高水平医疗机构在外出就医多、医疗资源薄弱的省份建设一批区域医疗中心,建成河北、河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云南、新疆等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县级医院发展,力争新增500个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     为什么说《规划纲要》提出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是首次提出?大家可以看看新医改以来几个重要文件的表述。     2009年新医改方案中,对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安排是“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仍然是坚持“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意见明确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范围,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体制机制。坚持公立医疗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同时,鼓励 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国卫医发〔2019〕42号)指出,社会办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意见指出,严格控制公立 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各地在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时,要首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     因此,这次《规划纲要》提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还是一种新提法。     亮点之三:医保改革路径比较清晰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待遇保障公平适度,基金运行稳健持续,管理服务优化便捷,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     因此《规划纲要》提出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路径比较清晰,依然是“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包括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扎实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同时还将继续推进国家组织 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     亮点之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将启动一批大项目     《规划纲要》明确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 医药事业。健全 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安排的项目有:打造2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的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的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     总之,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属性目前已经得到空前高度认识,因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公”味,整体上是东风劲吹。估计未来非公医疗将进入一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磨炼意志的岁月,也必将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阶段,也像公立医院一样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管怎样,期待医疗卫生服务最终能够实现人民群众不但希望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少得病、不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政府对群众看病能有更好的保障的目标。

Responses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