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5日讯 随着全国带量采购顺利推进、地方带量采购大举跟随,从开始的口服制剂小心“试水”,到注射剂全面推广,业界开始注意到尚未参与集采的品种——中药。 与西药带量采购相比,地方中药带量采购似乎更为激进,一改“等看靠”的作风,先下手为强。近日,在青海省带量采购的网传文件上,中药大品种赫然在列。无独有偶,为数不多的第一批市级带量采购试点地金华也把中药列进了第二次带量采购目录中。无论全国带量采购是否跟进,中药带量采购的脚步已经逼近。 中药必然纳入集采 为什么中药要加入带量采购?国家成功通过带量采购大幅降低药价已成事实,既然西药的高价能通过带量采购降下来,中药为什么不能?国家降低药价下了大决心,也并未指明要区分中药和西药。 可能有人会说:“西药价格太高,存在暴利,才不得不进行带量采购。而中药本来的利润就少,无须进行带量采购。”说这话的人可能忘了,西药当年在投标降价时也曾大呼“新药的开发成本高,人为降低药价会影响药企开发新药的积极性”,还列出一大堆数据,信誓旦旦地说:“再降价就赔本了。”迫使国家实行新药单独定价的妥协政策,无论各省如何招标,药价也居高不下。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国家带量采购价格降幅之大令人咂舌,有的企业第一次硬挺着不降价,第二次价格降幅高达90%以上,地方带量采购的价格更是低到不敢公示,新药“飞入寻常百姓家”。有西药的降价经历在前,中药还想重蹈覆辙吗? 可能还有人会说:“中药市场规模小,不值得搞带量采购。”但从国家层面看,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是大势所趋。更何况,放眼长远,中药发展不可限量,尤其是新冠疫情让国人对中医有了更新的认识。中药的市场规模与西药相比虽小,但绝对量仍很可观。有西药的成功模式在前,中药带量采购可以“照猫画虎”,费不了太大的成本和精力。 平衡长短期利益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药带量采购,中药生产企业如何应对要看各自的眼界和策略。眼界不同,策略自然不同,行动更是迥异,有的企业看到了振兴中药的千载难逢机遇,有的想到的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对传统品牌中药企业而言,带量采购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的一面是,多年的传统积淀和品牌沉积下,企业拥有雄厚实力,担负着振兴中药的历史重任,目标是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中药制造企业。宏大的使命感使其更容易理解并意识到国家 医药改革意图以及中药在其中的机会,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永立潮头。借行业引领者的地位,在标准制订、产业政策方面发挥影响力和优势。当然,不利的一面可能是市场优势被打破,因此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与中小药企展开贴身肉搏。 为此,药企必须从长远计,切忌目光短浅。要有长远目标和明确策略,为了长远目标,有时要敢于舍弃短期利益,要做好长远利益与现实市场之间的平衡、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现实要生存,长远要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当下与将来的结合。毕竟中药的医改与西药不同,前者存在不少宏观模糊表述,较难整齐划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当下的生存状态与将来的成败互为表里,如中药新药上市不同于西药,有一个漫长的审批过程。 与竞争对手区隔 那么,品牌中药企业怎么办? 首先,企业现有产品进入带量采购以求生存,再进行适当投入。避免前期投入太大,战线拉得太长而顾此失彼,尤其是新药中药要让老百姓认知、接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其次,下大气力提升产品力和生产力。产品力就是品牌产品,手中要有几个响当当的产品,以专利或国家保护争取单独报价资格,和竞争对手区隔开,还可以拉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对中药而言,生产力就是独特的工艺和配方,甚至是独家产品、国家保护品种。 第三,中药还需要产品上游的控制力,即中药材生产和监管,这既是市场源头的竞争,也是质量保证的要求。 第四,从根本上加强新药推出或老药新症推广,制定前瞻性的新产品开发计划。 第五,目光放远到海外,利用自身优势,主动走出去,主导中药国际化,争取更多的国家和国际机构承认中药机理,拉开与一般 药品生产企业的距离,不但使自身脱离国内因医改招标导致的激烈的“红海”竞争,获取更多利润,更为中药走出国门贡献自己的力量。 借机淘汰旧模式 对中小型中药企业而言,带量采购同样机遇与风险共存。应该说,带量采购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与大企业同台竞技的机会。由于历史原因加上中药生产的特点,我国中药企业上无论规模大小都有几个相对独特的产品,都占有一定的市场。 但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大小企业泾渭分明,小企业很难撼动大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过去小企业靠低价 招商无法进入主流市场,带量采购为他们改变这种落后的营销模式带来了机遇。中小企业应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摒弃过去落后的 代理模式,不惧与大 企业短兵相接,以超低价格争取带量采购成功中标,以孤注一掷、全力以赴的决心一举打入主流市场。 当然,大多数中药企业还属于第三种,老而弱,生产成本高,产品结构老化,一直没有起色,苟延残喘。面对带量采购,这些企业更是不知所措,失去竞争力,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提高竞争力,引进先进的战略,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和气魄,就要避免正面战场作战,进行战略大转移,到第三终端和基层等标外市场分一杯羹。过去那种低价招商、高价促销、返利让点等方法暂时还用得上。不过,这仅是权宜之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带量采购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深度也越来越大。这种原生态的市场会逐渐式微。
本文由
www.healthprocn.org 创作,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2020-10-03 08:48 Saturday
官方招商
顶部按钮联系主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