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9日讯 伴随着过去几年投资的快速增长,民营医疗在机构数量、门诊和住院量上都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所分析的那样,民营医疗的增长主要依靠数量的叠加,平均每个机构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实际并未增长。与之前几年不同,进入2019年之后,民营医院的机构数量虽然仍保持了较快增长(6.9%),但无论是从年增速、整体占比还是均机构的病人数量来看,以民营为核心的非公医疗出现了整体的下滑。 《2019年我国卫生 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三级医院一枝独秀,无论是从数量还是门诊和住院增长来看都恢复到了2016年之前的水平,而其他各级医院和基层在门诊上虽然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在住院上普遍出现了负增长,这导致其在住院的占比进一步出现了下降。由于民营医院以一二级医院为主,74%为一级医院,24%为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仅占2%,这显示其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急需转型。 2019年,全国门诊量为87.2亿次,年增速为4.93%。其中,三级医院的门诊量为20.6亿次,增速达到了两位数为11.35%,这是自2014年以来第一次回升到了两位数,2014年的增速是12.9%。而且,其他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在增速上都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速,不过普遍要好于2017和2018这两年。例如一级医院的门诊增速在2016年是4.76%,但2017年和2018年都是零增长,2019年则达到了4.55%。 从门诊占比来看,三级医院上涨明显,从2015年的19.51%上涨到2019年的23.62%。二级医院则只有轻微增长,从2015年的15.21%缓慢上升到2019年的15.37%。一级医院和基层都出现了负增长,门诊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2.73%和56.44%下降到2.64%和51.95%。其中,基层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将近5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分级诊疗的举措并没有效果,在基层长期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仅靠政策很难推动分级诊疗的发展。 2019年门诊体量的整体回升主要有两个原因, 药品集采和药品零售监管强化。第一,随着国家药品集采的推进,药价下降较快,病人对低价药的需求集中于医疗机构,推动了门诊量总体的上扬。由于三级 医院是药品集采的重点,用户在三级医院更容易获得低价药,这推动了病人向三级门诊的集中。第二,随着门诊统筹的推进,尤其是对零售 药店无处方购买处方药的违规行为进行严监管之后,人群向门诊回流的速度加快。 从趋势上来看,随着城乡居民个帐的取消、城镇职工个帐规模缩小和门诊统筹的持续推进,门诊病人向医疗机构的回流将持续加大,但其中三级医院仍将是最大的得益者,不仅在于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具吸引力,还在于三级医院的药品目录齐全且能保证低价药的优先使用。 而从住院量来看,全国住院量为2.66亿人,年增速为4.49%。但其中只有二三级医院是正增长,其余均为负增长,而三级医院更是保持了常年两位数的增长。三级医院的住院人数在2016年为12.55%,虽然在2017和2018年下降到了9.24%和10.67%,但2019年回到了12.82%。而二级医院的增速从2016年的6.31%下降到了2019年的2.48%。一级医院则从2016年的8%下降到了2019年的-4.8%,虽然在2017年,一级医院的住院增速高达12.51%,但这毕竟是昙花一现,之后出现了持续的下滑。基层住院从2018年即开始负增长,从2016年的3.17%下降到了2019年的-1.85%。 从住院人数占比来看,三级医院上涨明显,从2015年的32.44%上涨到2019年的39.42%。二级医院则持续下滑,从2015年的33.82%下降到2019年的31.51%。一级医院和基层都出现了下滑,住院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4.57%和19.17%下降到4.33%和16.15%。其中,基层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表明,即使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和医共体的推动,仍然改变不了病人对基层的信任度较低的现状,这也反映了基层的医疗能力仍有较大的欠缺,难以吸引病人回流。 值得注意的是,非公医疗的住院人数增速在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和2017年的住院人数增速分别达到过16.93%和19.25%,但进入2018年下降到了10.7%,2019年则成为-0.74%。这意味着过去通过叠加数量来达到高增长的模式出现了严重的后挫,即使民营医院数量仍然保持高增长,但总的住院量却出现负增长,这反映到年院均病人数量上出现了负增长。 2019年,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2424家,公立医院则缩减到了11930家,民营医院的数量将近是公立医院数量的一倍。虽然2019年民营医院数量的增速下降到了6.9%,没有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但增长仍然是较快的。但数量的增长并未带来整体的增量,这是民营医院颓势的最明显表现。近5年,民营医院的院均入院人数从2015年的1629上升到2017年的1770,之后出现了持续的下降,2018年的院均入院人数略微下降到1748,而2019年则下降到1648,已经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 在面临客流持续下降的前提下,民营医院不得不进一步降低效率以获得收入,这反映在住院时间的拉长和床位使用率的持续降低。民营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从2018年的63.2%进一步降低到61.4%,公立医院从91.1%轻微上升到91.2%。民营医院住院时长则从2018年的8.9天进一步提高到9.4天,而公立医院则从9.3天下降到9.1天。 面对即将到来的DRG支付制度改革,民营医院不仅没有做好提高效率的准备,还持续降低效率,这将对其未来的运营造成更大的冲击。当然,药品集采对民营医院将产生更为直接的冲击,这将直接抹去医疗机构在药品的获利,拉长住院时间本质上是对冲药品利润的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民营医院拉长住院时间将成为趋势,直到DRG全面推开之后才可能扭转。 从简单的数据梳理来看,即使没有支付体系改革,民营医疗自身的发展已经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早转而去开发更具质量的运营模式,一味依靠拉长住院时间叠加药品和检查来获取收入,未来在支付压力下将面临市场持续的洗牌,大量依靠简单低效模式运营的民营医院将不得不出局。
本文由
www.healthprocn.org 创作,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2020-09-15 08:53 Tuesday
官方招商
顶部按钮联系主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