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3日讯 当前,中国境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标志着后疫情时代来临,药企并购黄金期到来。 背景篇 被兼并成为最好的选择 近两年,医疗、医药、医保领域密集出台一系列组合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2019年公布的国家医保目录、重点监控品种目录,2019年底开始的全国带量集采,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省级集采、按病种付费等,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被兼并成为最好的选择。 集采淘汰过半企业 全国集采从“4+7”开始试点,共25个品种,涉及268个厂家,积累经验后2019年底扩围,实现全国集采。今年1月第二批集采共33个品种。据笔者初略统计,33个品种不同剂型规格共有片剂2161个批文、胶囊剂973个批文、其他剂型88个批文,批文总数3222个,涉及厂家约1120家。但通过一致性评价能够参与全国集采竞标的企业只有不到200家。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国产批文922条、生产企业556家、过评企业5家。 不能参与 医院市场竞争的企业只能竞争OTC市场和第三终端市场。有的品种片剂有企业过评,但胶囊剂也跟着降价。如左西替利嗪片5mg参加全国集采,胶囊剂为独家产品,虽然没有参与集采,但也跟着降价,而胶囊剂的年销售额有3亿多元。 化药仿制药企业全国有4000多家,从国家政策布局来看,一半以上的企业会被淘汰,这个比例甚至可能达到3/4。这些企业品种重叠,且“大路货”比较多,又无力继续研发,生存状况堪忧。 在全国带量集采的基础上,国家鼓励各省集采。1月10日,湖南省对52个抗菌药物实施专项集采,经过两轮投标,共有154个厂家中标。4月20日,山西省医保局发文对21个品种、35个规格的 药品进行首批带量采购,此次带量采购品种全部为注射剂,涉及呼吸、血液、肿瘤、麻醉、神经等多个用药领域。对企业来说,各省带量集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参加 招标,就会丢掉该省市场,参加竞标,拉低品种的全国中标价,又会对全国销售产生影响,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医保目录受限 受到重点监控品种目录影响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但对这些企业的影响比较大。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学及生物制品)》。神经节苷脂、奥拉西坦、依达拉奉、长春西汀、马来酸桂哌齐特等20个品种榜上有名。这20个品种涉及76个厂家,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其中,独家品种有5个,只有2~3个厂家生产的品种有3个。 有些品种虽然有4个或以上厂家生产,但销售总量大,如神经节苷脂、奥拉西坦、鼠神经生长因子、依达拉奉、马来酸桂哌齐特的年销售总额均在30亿元以上。这些企业基本靠一两个产品生存。而今品种被重点监控并从2019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中调出,销量将呈“断崖式”下跌。 2019年版医保目录与2017年版相比,结构变化较大,共收载药品2643个。其中,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谈判药品97个;甲类药品数量适当增加,甲类西药共398个,甲类中成药242个;调出150个品种,调进148个品种。 医保目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调出150个品种,包括20个重点监控品种,不少企业受到影响。2.限制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西药有395个品种,占西药品种总数的29.8%,中成药125个,占中成药品种总数的9.4%,共520个品种。如金水宝片(胶囊)“限器官移植抗排异,肾功能衰竭及肺纤维化”。注射用血栓通(冻干)“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中风偏瘫或视网膜中夹静脉阻塞的患者”,这就失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院市场应用场景,同时,使用适应症也做了明确规定,销量会在原有基础上大大下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药企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在20%以上,有些企业受带量采购、目录受限、品种调出医保目录等多重因素影响,业绩降幅更大。笔者认为,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有一批企业遭遇生存危机,行业进入并购的黄金机遇期。 实操篇 下手要快,但操作要稳 目前,除了大型上市药企,大多数 医药企业没有专业的并购机构和团队,建议聘请专业的并购中介公司,专门负责并购前的尽职调研和谈判,规避并购中的风险。 不打无准备的仗 2013年,国家520基药公布,目录中的两个妇科独家品种引起了贵州益佰的关注。一个是贵州百祥药业生产的妇炎消,另一个是天津中盛海天生产的葆宫止血颗粒,分别为妇科炎症类和妇科止血类产品。贵州益佰打算收购这两家企业,建立女子大药厂,单独包装上市,花4亿多元收购百祥药业,7亿多元收购中盛海天。从动机分析,这项交易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而贵州益佰作为贵州省最大的药企也具备并购能力。 [析] 作出并购决策以前,企业必须对目标企业和自身能力进行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如果对目标企业选择和自身能力评估不当或失误,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一是并购动机不明确。一些企业的并购动机不是从企业发展总目标出发,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分析企业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形成,而是非理性产生的盲目冲动。 二是盲目自信。并购是一种能力。有些企业家对自身能力盲目自信,甚至出现“蛇吞象”的现象。尽管也有成功案例,但这种情况不宜推广。否则,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就会陷入灭顶之灾。 “蛇吞象”风险大 2004年,湖南汉森制药的年销售额还不足1亿元。但汉森老总打算收购湖南婺马制药,动机是后者有一个四磨汤的批文,汉森也有一个。汉森收购婺马,四磨汤就会成为独家品种。问题在于,当时婺马的销售规模比湖南汉森大。 汉森公司提出并购方案时,公司所有中高层都持反对意见,但董事长仍坚持并购,花费数千万元收购婺马,这在当时几乎是天价。汉森支付并购款后,企业资金空前紧张,甚至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 2006年,湖南省提出建立长沙市湘江两岸风光带,把湘江打造成欧洲的莱茵河。于是,婺马搬迁,政府补贴200万元一亩,一共补贴2亿多元,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并于2010年5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析] 尽管汉森收购婺马的结局还算“美好”,但笔者认为这种“蛇吞象”式并购并不可取。企业在并购中要注意以下风险: 一是信息不对称。被并购的企业很可能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向并购方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企业作为一个多种生产要素、多种关系交织构成的综合系统,极具复杂性,并购方很难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逐一辨别真伪。一些并购活动因为事前对被并购对象的盈利状况、资产质量(如有形资产可用性、无形资产真实性、债权有效性)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发现隐瞒的债务诉讼纠纷、资产潜在问题等关键情况,实施并购后就会落入陷阱,难以自拔。 二是资金财务风险。每一项并购都要有巨额资金支持,企业很难完全利用自有资金完成并购。具体来说,财务风险主要来自筹资方式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筹资成本的高增长性、付款方式、付款比例影响等。 新股东不能服众 广东某科研机构收购四川广元的一家药企,想把其科研产品源源不断地装进药厂。但由于并购后没有处理好与原厂负责人及职工的关系,原厂负责人与新大股东派来的负责人矛盾重重,不断举报,不断上访。结果,公司并购5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析]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管理。并购后原有核心管理人员的安置,如原有管理人员、管理队伍能否得到合适配备,能否采用得当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是否具有一致性、协调性,管理水平能否因企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注意并加以克服。 二是经营。采取有效办法让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互补,使各项资源有机结合,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的共享补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善经营方式,完善产业结构,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控制产品质量,调整资源配置。 三是企业文化。并购双方能否达成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经营理念、团队精神、工作作风。企业文化是否相近,能否融合,对并购成败的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跨国、跨地区的并购。
本文由
www.healthprocn.org 创作,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2020-06-04 08:41 Thursday
官方招商
顶部按钮联系主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