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招商总代_离职裁员潮出现 多家药企岗位变动

      发布在:杏鑫招商主管      评论:0 条评论

  医药网5月25日讯 近日来,药企的离职潮频现。     1. 一批药企,离职裁员潮出现     昨日,东阿阿胶发布关于副总裁辞职的公告,董事会近日收到副总裁周祥山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由于工作变动原因,周祥山先生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职后,周祥山先生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事实上,近日来,药企的离职潮频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3月,行业内已有超过60位高管离职。4月份,有18位药企高管向公司提出离职,仅总裁及以上级别的药企离职高管就达到13人。     这些高管的辞职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原因、个人原因、任期届满、工作分工调整等,其中以个人原因为主。有不少药企在一个月内出现多位高管离职。     除了高管离职外,最近也传出一些药企的裁员消息,主要是其拳头产品成为带量采购中标产品,利润降低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转型压力,因此不得不裁掉销售团队。     多家药企出现裁员和高管离职的情况,这是金三银四的正常结果,还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无奈现状?     重庆多普泰制药推广部部长赵佳震告诉赛柏蓝:疫情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导致很多企业的指标不太好看,甚至说年底的任务难以完成,因此离职也是正常现象。至于高管的离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除了销售指标任务完不成的压力,可能也有一些政策上的因素,比如国家集采,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等等,这导致很多企业的药品格局发生变化,也影响了相对应高管的去留。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今年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都不太一样,好多药企高管还是原先一成不变的经营思维,无法适应新环境,只能离职。     他进一步解释:新冠疫情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大,有一些企业的现金流已经出了问题;之前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每个月都能回款,但现在无法回款,企业没有更多的储备,贷款比较难,只能缩减成本,改善经营思路。     此外,疫情导致部分企业的营销团队问题更大了。史立臣举了个例子,一家药企的销售团队,4月份销售额为20多万,但销售费用达到了100万,投入产出比及其不合理,整体经营效率非常低下,企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只能调整人才结构,进行裁员。     2. 优化,调整战略     今年,高管离职的变动较往常更多,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开展,但另一方面也重新调整了企业的战略方向。     一家药企的高管离职,对业务层面不是好事,但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赵佳震认为,这有利于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调整,比如以前企业是做传统的处方药和政策性药品,但随着行业的变化,产品进入了国家集采,那么整个部门乃至于整个企业的产品格局都会发生变化。     他认为:未来处方药一定会向专业化和学术化转型,但我们目前有大批同质化的药品不符合,所以说在企业转型的阵痛中,也导致部分难以适应转型,经营思路固化的高管离职。     与此同时,史立臣表示:一旦企业的决策性高管发生变化,新高管上任一定会給企业带来改变,类似于“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对企业有正面影响。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医药行业缺乏真正创新思维的人还是很少。     高层的离职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切肤之痛”是企业裁掉了整个营销团队。随着全国集采,省集采的推进,企业必须重新考虑研发布局、营销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此时整个销售团队的命运也更值得关注。     赵佳震坦言:很多企业,如果 药品进入了国家集采,销量有了一定的保障,整个营销团队的价值不会特别高。药企未来的营销方式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虽然销量有了最基本的保底,但为了打击竞品,也需要做推广,毕竟政策规定单个 医院国家集采药品的使用比例,但并没有强制这个比例必须是最高的。     因此,未来国家集采的药品,仍然需要推广,但不需要地面的临床团队,其代表的客情和带金价值意义不大,药企要做的是顶层设计的项目,比如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推广。     3. 变动仍在     某种程度上,未来药企的人事变动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因为未来药品的营销模式会发生变化,人事变动也会相应而出:首先是向专业化,推广化转变,其次是向互联网+方向转变。药企以前的营销团队也自然会发生改变。     赵佳震觉得,那些注重研发和学术推广的大企业,会活得越来越好;而那些同质化比较严重的,特别是生产低端化学仿制药的企业,以后的生存空间则会越来越小;至于中成药,还要再观察,特别现在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家都提高了对中 医药的重视,只要产品有一定的特色,未来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定要补其短板,比如循证证据,上市后再评价,还有相应的指南和路径等等,才能把药企的中成药卖到更持久,更持续。     史立臣则认为,现在很多 企业的产品结构存在较大问题,为了方便理解,他将产品分为三种:政策内市场,政策外市场和线上市场。     政策内市场是主要在院内销售,依托于医药政策的处方药。随着国家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的推进,未来该类产品的命运就是价格竞争,企业要自行评估,如果实现自产原料,能有较大的竞争和降价空间,就积极的过一致性评价,积极参与带量采购。如果没有原料药,在价格联动的背景下也没有竞争优势,还不如慢慢退出市场。     而政策外市场比如零售 药店,和线上市场,是药企一定要重视的利基市场,因为定价自由,不受价格管控,药企可以找到新的盈利点。     总的来说,药企找好自己的经营思路和产品定位,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变动和人员变动,也会随之开始。

Responses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