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3月2日讯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多数行业一片哀嚎,医疗行业概不能外,一些医疗界人士的朋友圈开始批量传出转让诊所、医院的信息。疫情对于中国医疗界的人力资源业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疫情严峻,一些医疗机构撑不下去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多数行业一片哀嚎,医疗行业概不能外,一些医疗界人士的朋友圈开始批量传出转让诊所、医院的信息。 据了解,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一些大型公立医院都出现了聚集性院感疫情,主动要求关闭门诊,一批社会办医院、门诊部、诊所更是被要求停业,或者主动停业。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就表示,此次疫情是超预期的,全国很多行业都面临巨大考验,对医院也构成不小的冲击和挑战,很多医疗 创业者面临现金流危机,房租和人员工资开支压力,防护物资缺乏等诸多考验。 其中,综合性民营医院及规模较大的连锁诊所受到的冲击可能比较大,因为租金高、资产重、人员开支比较大,一旦业务骤降或停滞,就会构成巨大压力。 没有了收入,拼的就是现金流储备和“化缘”能力,于是,一些现金流储备不足、全职团队规模较大的创业型医疗机构开始难以为继,甚至只能选择转让或关闭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缓过神来?平台化才是降成本王道! 据一家拥有近2000名员工的三甲民营医院职业经理人介绍,该院投资人是一位当地实业型 企业老板,老板对于医生多点执业并不感兴趣,认为多点执业医生不好管理,不仅经常不运营,合作也不稳定,而且还面临着医生手术后就走,患者术后安全难以保障的风险。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担心术后患者安全是假,投资人不缺钱是真。 据《看医界》了解,在近几年的社会办医潮中,由实业企业投资的 医院不在少数,特征就是不缺钱。还有一些干脆就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畅通,看好医疗市场前景就进行了巨额投资,不仅医院床位规模大,员工更是动辄数百上千,而且非常喜欢重金大批揽入当地大医院名医。 不仅如此,一些靠资本运作快速铺向全国的连锁诊所也热衷于追求全职医生,不是三甲医院的不要,甚至最好是海归背景…… 但当新冠疫情袭来时,实体经济受到不小的打击,融资渠道几乎中断,再加上疫情前景的不确定性,在现金流的海滩上,谁在裸泳逐渐暴露出来。 对于这些现金流紧张的医疗机构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吗?非也!而是全职医务人员的薪资支出,尤其是全职医生的薪资支出。一旦在短期内找不到白衣骑士或接盘侠,这些医疗机构损失将是非常惨重的,团队或面临解散和赔偿的巨大风险。 没有了医护的医疗机构,硬件设备几乎不值钱。一位医院投资人就向《看医界》坦言,其近期接收的一家空壳医院,房租加设备新建投入几乎近2000万,但他仅用200万拿下了,其实就是给了剩余几年房租的钱,设备几乎等于送的。 这个时候一些医疗投资人和管理者才想起来,一些平台化医院、诊所经营者具有先见之明:不需要为多点执业医生及合作的医生集团支付薪资。 在2019年12月看医界传媒举办的2019上海医交会(第二届全国医交会)上,据台湾联新国际上海医疗中心执行院长、上海禾新医院执行院长徐卫卿介绍,该院就积极主动拥抱多点执业医生及医生集团,还专门成立国内首个医院医生集团处,对接医生集团合作事宜,引入了一批品牌医生集团。 实际上,规模达500张床位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就完全采取平台化经营方式。据《看医界》了解,该院医疗服务主要由多点执业医生及医生集团来提供,而且近3亿元的年医疗服务收入基本上是由多点执业医生及医生集团贡献,全职医生贡献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疫情的冲击下,相信在同等规模的医院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相比,老板估计正在躲在厕所里哭泣。 医生多点执业将迎来大爆发! 有产业界人士认为,未来一些企业将更倾向于通过人力资源劳务派遣的方式雇佣员工,以便应对类似疫情危机时裁员方便。 那么,这样的逻辑在医疗界适用吗?疫情对于中国医疗界的人力资源业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在《看医界》总编辑、医森 人才(中国医生多点自由执业服务平台)创始人郭惊涛看来,目前尚处于事业单位编制与合同工纠结、医生荒依旧蔓延的中国医疗界,人力资源劳务派遣方式并太适合,不然医疗机构很难招到优秀医生。疫情之后,会有更多社会办医疗机构将加快平台化建设,充分借助多点执业医生及医生集团的力量来发展医院,而不再是盲目地追求全职医生。 对此,郭惊涛介绍,看医界传媒旗下的医生多点执业服务平台——医森人才,推出了多点执业医生、医生集团与平台医院的合作对接服务,助力医生流动和医院的平台化建设,缓解医疗机构优质医疗人才缺乏的困境,并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 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医疗 健康产业的政策支持下,医生多点执业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 特别是2017年4月实施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办法》推出的医师区域注册制度,带来了一波医生多点执业注册潮。《办法》明确规定,执业医师的注册地点为省级行政区划,执业医师需跨省多点执业的,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无需原单位批准,执业地点数量不受限制。执业医师在省级行政区划内确定一家主执业机构注册后,需同时在省内其他医疗机构执业的,只需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多机构备案。 而随着近年来社会办医的井喷式增长,大批医疗机构对于多点执业医生可谓求贤若渴。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已有21.5万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其中就有40%的多点执业医生去了社会办医疗机构。 也就是说,在社会办医领域,仅仅是合规的多点执业,就有近10万之众,而且还不包括未备案的“飞刀”医生。 这其中,医生集团业态的出现,对于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影响巨大。以上海夙呈麻醉医生集团为例,目前不仅拥有十几名全职麻醉医生,旗下还签约了300多名多点执业麻醉医生,由夙呈医生集团组织医生到合作医院多点执业,甚至一些社会办医医院将麻醉科委托给夙呈经营。 关于公立医院对医生多点执业的限制,在郭惊涛看来,就像公立医院从来没有有效禁止医生“飞刀”一样,院长对于医生们的多点执业禁令很难得到有效实施。堵是堵不住的,医生去中心化趋势不可避免,医生越来越不属于医院的自有资产,院长们应该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疏导医生们的多点执业。 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英国医疗体系来说,公立医院医师执业就实行“四加一”模式,规定每周5个工作日,要在受雇的公立医院工作4天,允许1天到私立医疗机构执业。 另据《大国医改》作者、原国务院研究室司长朱幼棣曾介绍,英国公立医院的多点执业医生工作时间分配与收入构成中,一般花了70%的工作时间在公立医院,获得报酬仅占总收入的30%,而另有30%的工作时间到私立医院多点执业,获得的报酬占总收入的70%。 可见未来在医生的收入占比中,多点执业收入将占据越来越多的比例,面对如此巨大的增长空间,相信具有优质医疗技术和优质医疗梦想的医生群体很难拒绝,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层也很难有效阻止。
本文由
www.healthprocn.org 创作,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2020-03-03 00:45 Tuesday
官方招商
顶部按钮联系主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