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发布在:杏鑫招商主管      评论:0 条评论

  医药网4月13日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全面反映2019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151.4万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汇总,形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现予发布。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 年)     为全面反映2019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编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情况     2019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监测评价体系逐步健全,报告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风险控制手段更加成熟,相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药品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完善信息系统,进一步夯实监测评价工作基础。完善国家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系统,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直接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正式运行,持有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得到有效推动。继续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探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模式,目前已在189家三级医疗机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2019年全国97.4%的县级地区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全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达到1,130份,为监测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科学评价,及时处置风险预警信号。建立健全日监测、周汇总、季度分析工作机制,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监管动态,紧密结合临床用药实际,不断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的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布药品安全警示信息。2019年发布停止含呋喃唑酮复方制剂生产销售使用公告,发布药品说明书修订公告27期,发布《药物警戒快讯》12期。继续优化预警管理平台功能,对预警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调查、早处置,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三是强化规范建设,推进ICH 相关指导原则转化实施。发布《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年度报告撰写指南(试行)》,指导持有人开展监测、报告、分析和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国际人用 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E2B(R3)转化实施,发布《个例安全性报告E2B(R3)区域实施指南》;促进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应用,开展疾病术语映射研究,加强对持有人和监测机构的培训,为全面实施ICH相关指导原则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积极宣传引导,努力提高公众对不良反应的认知度。举办第七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促进药物警戒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业务培训,指导持有人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充分借助全国安全用药月平台,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开展公众开放日和城乡携手共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提高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     二、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情况     (一)报告总体情况     1.2019 年度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情况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51.4万份。1999年至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519万份(图1)。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 1999年-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2. 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情况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47.7万份;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31.5%。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5.6万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0.3%(图2)。      图2 1999年-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2. 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情况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47.7万份;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31.5%。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5.6万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0.3%(图3)。      图3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分布     6. 报告人职业     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医生占56.6%,药师占22.3%,护士占15.3%,其他职业占5.8% (图4)。      图4 2019年报告人职业构成     7.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涉及患者情况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为0.86:1,女性略多于男性。14岁以下儿童患者占10.2%;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29.1%(图5)。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5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患者年龄分布     8.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涉及药品情况     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4.9%、中药占12.7%、生物制品占1.6%,无法分类占0.8%(图6)。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6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     按照给药途径统计,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给药占62.8%、口服给药占32.5%、其他给药途径占4.7%。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2.5%、其他注射给药占7.5%(图7)。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7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给药途径     9.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19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图8)。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8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二)基本药物监测情况     1. 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收载品种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8.0万份,其中严重报告7.6万份,占11.2%。报告涉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占89.5%,中成药占10.5%。     2. 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情况分析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共417个(类)品种。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4.8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8.8万例次,占13.5%。     2019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药品类别统计,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抗微生物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治疗精神障碍药;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血液系统损害。     3.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情况分析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中成药部分涉及共268个品种。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9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6,692例次,占7.6%。2019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7大类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用药、骨伤科用药、妇科用药、外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儿科用药、眼科用药。     以上监测数据表明,2019年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基本保持平稳。     小贴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录品种情况     2018年11月1日起,我国正式启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该目录主要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三个部分。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病药、麻醉药等26类药品,中成药部分包括内科用药、外科用药、妇科用药等7类药品。与2012版基药目录相比,2018版基药目录共调入药品187种,调出22种(其中有17个为化药),目录总品种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     (三)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监测情况     1. 总体情况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63.5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4.9%,生物制品占1.6%。2019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19.9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90.0%,生物制品占1.9%。     2. 涉及患者情况     2019年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为0.86:1,女性多于男性。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10.6%,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占29.0%。     3. 涉及药品情况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化学药品中,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依次为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肿瘤用药、镇痛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2019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化学药品中,报告数量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占32.2%;其次是肿瘤用药,占28.8%。按严重报告占本类别报告比例计算,肿瘤用药的严重报告比例最高,为42.1%,其次是免疫系统用药,为24.3%。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32.3%,细胞因子占24.2%,血液制品占4.7%。     按剂型统计,2019年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为66.2%和29.8%,其他剂型占4.0%。生物制品中,注射剂、口服制剂占比分别为97.5%和0.3%,其他制剂占2.2%。     4. 总体情况分析     2019年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与2018年基本一致。从药品类别上看,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依然居首位,但占比延续了多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提示其使用风险持续降低但仍需要关注;肿瘤用药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严重报告构成比居首位,提示应关注肿瘤用药的用药风险。从患者年龄看, 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较2018年略有升高,提示应关注此类用药群体的用药安全。     小贴士:正确看待化疗药引起的骨髓抑制     化疗药是治疗肿瘤的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化疗药导致骨髓抑制与其药理作用有关,此类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尤其是新陈代谢活跃的细胞(如骨髓干细胞)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骨髓抑制的发生,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严重降低,常常导致患者治疗中断或延期化疗,还可能继发感染,治疗受到影响。     常用的化疗药多可导致骨髓抑制,如烷化剂类的环磷酰胺、司莫司汀,抗代谢药物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抗肿瘤抗生素类表柔比星、丝裂霉素,抗肿瘤植物药物长春地辛、多西他赛等。     化疗药虽然存在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但在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肿瘤患者应全面了解化疗药的不良反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置措施。医生应掌握各种化疗药发生骨髓抑制的时间和程度,采取适应的预防和处置措施,保证化疗的正常进行。     (四)中药监测情况     1. 总体情况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63.5万例次,其中中药占12.7%;2019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19.9万例次,其中中药占7.1%。     2. 涉及患者情况     2019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为0.82:1,女性多于男性。2019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占8.1%,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28.2%。     3. 涉及药品情况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中药中,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分别是理血剂中活血化瘀药(28.4%)、清热剂中清热解毒药(11.4%)、补益剂中益气养阴药(6.8%)、开窍剂中凉开药(6.1%)、祛湿剂中清热除湿药(5.7%)。2019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分别是理血剂中活血化瘀药(39.8%)、补益剂中益气养阴药(13.0%)、开窍剂中凉开药(10.5%)、清热剂中清热解毒药(8.6%)、解表剂中辛凉解表药(3.8%)。     2019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注射给药占45.5%、口服给药占46.4%、其他给药途径占8.1%。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8.5%、其他注射给药占1.5%。     4. 总体情况分析     2019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及严重报告占比与2018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从给药途径看,注射给药占比略有下降。从药品类别上看,活血化瘀药报告数量依然居首位,但占比略有下降。总体情况看,2019年各类别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要关注用药安全。     三、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和分析评价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及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一)发布停止生产销售使用含呋喃唑酮复方制剂公告。     (二)发布含头孢哌酮药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蟾酥注射液等药品说明书修订的公告27期,增加或完善40个(类)品种说明书中的警示语、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安全性信息。     (三)发布《药物警戒快讯》12期,提示68个(类)品种的国外药品安全信息。     四、各论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以及公众关注情况,对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注射剂、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提示安全风险如下:     (一)关注抗感染药用药风险     抗感染药是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品类别之一,其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一直居于首位,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关注的重点。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1.9万份,其中严重报告5.0万份,占9.7%。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2019年总体报告的34.3%。     1. 涉及药品情况     2019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     2019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0.7%,口服制剂占16.5%,其他剂型占2.8%;与药品总体报告剂型分布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0.8%,口服制剂占18.1%,其他剂型占1.1%。     2.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19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整体报告和严重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详见图9。与抗感染药的整体报告相比,严重报告的全身性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肝胆损害构成比明显偏高。     抗感染药整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肝胆损害、全身性损害;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神经系统损害。     抗感染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肝胆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胃肠损害。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9 2019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3.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近年来,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总体报告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说明国家加强抗感染药使用管理等措施取得一定实效,但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然很高,提示抗感染药的用药风险仍需继续关注。     小贴士:吡哌酸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     吡哌酸是喹诺酮类药物,已上市使用多年,但其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仍需予以关注,包括过敏性休克以及严重皮肤过敏反应,如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史蒂文-约翰逊(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寒战、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关注心血管系统用药风险     心血管系统用药是指用于心脏疾病治疗、血管保护、血压和血脂调节的药品,包括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血管活性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和其他心血管系统药。近年来,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及严重报告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提示应对该类药品风险给予更多关注。     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心血管系统用药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9万例,占总体报告的8.5%;其中严重报告8,324例,占6.4%。     1. 涉及患者情况     按性别统计,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高2.5个百分点;严重报告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高3.4个百分点。     按年龄统计,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45-64岁与65岁及以上年龄组分别占42.8%和45.6%(图10),远高于其他年龄组比例;严重报告中,6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51.9%。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0 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患者年龄分布     2. 涉及药品情况     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严重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     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41.9%,口服制剂占57.4%,其他剂型占0.7%;严重报告中,注射剂占51.4%,口服制剂占47.6%,其他剂型占1.0%。     3.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是神经系统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注射剂累及器官系统前5位是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损害、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图11)。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1 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4.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65岁及以上年龄组患者报告占比及严重报告占比均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该年龄组患者水平,提示老年患者是心血管系统用药的主要群体,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关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2019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口服制剂报告比例较注射剂高出15.5个百分点,提示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更多来自口服给药途径。在该类药品口服制剂中,他汀类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最多,这可能与他汀类药品使用较多有关,他汀类药品除用于血脂代谢紊乱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用于此类疾病的预防;此外,不排除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情况,提示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关注此类药品的风险。     小贴士 :患者使用他汀类药品应注意什么?     目前国内上市的他汀类药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等。此类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酶异常、肌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     他汀类药品常用于血脂代谢紊乱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患者在使用此类药品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警示、禁忌等安全性提示信息,服用药品期间应遵医嘱动态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如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他汀类药品常常和其他药品联合使用,特别需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例如他汀类药品需要和红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等联用时,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给予患者适宜的药品,并注意调整剂量,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三)关注注射剂用药风险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剂型统计,整体报告中注射剂占63.3%,严重报告中注射剂占74.3%。所有注射剂报告中,化学药品注射剂占86.9%,中药注射剂占9.1%,生物制品占1.6%,无法分类占2.5%。     1. 药品情况     化学药品注射剂的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抗感染药,肿瘤用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图12)。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2 2019年化学药品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药品类别情况     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图13)。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3 201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药品类别情况     2.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19年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胃肠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图14)。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4 201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3.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剂型统计,注射剂总体报告占比较高,与近年来注射剂报告总体情况基本相似。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严重报告占比高,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反应或过敏样反应为主,不排除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情况,提示我们需继续关注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2019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77.6%,口服制剂占16.4%。提示儿童作为特殊用药人群,受脏器发育尚未完全等因素影响,对药物更为敏感,耐受性较差,其注射用药风险需重点关注。     小贴士:怎样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临床上给药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经胃肠道给药途径和非经胃肠道给药途径。经胃肠道给药途径,即口服给药途径,常见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溶液剂、丸剂等;非经胃肠道给药途径,即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的所有其他途径,如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等,常见剂型如注射剂、喷雾剂、外用溶液剂、滴眼剂、栓剂等。其中,注射给药途径包括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口服给药途径,是最常用,相对安全、方便、经济的给药途径;注射给药途径,优点是吸收快,药量准确可控,缺点是未经过人体的天然屏障,直接进入体,可引起组织损伤、疼痛、感染,甚至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应根据用药实际,遵循“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四)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     2019年全国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相关的报告占29.1%。老年患者严重报告占老年患者报告总数的12.0%,略高于2019年总体报告中严重报告比例。     1. 涉及老年患者情况     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为0.95:1。老年患者年龄分布中65-69岁老年患者报告占32.9%,70-74岁老年患者报告占25.3%(图15)。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5 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年龄分布     2. 涉及药品情况     按照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6.6%,中药占12.6%,生物制品占0.8%。化学药品排名居前的药品类别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肿瘤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中药排名居前的药品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祛湿剂、开窍剂、清热剂。     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注射给药占67.0%、口服给药占30.1%、其他给药途径占2.9%(图16)。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2.7%、其他注射给药占7.3%。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6 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给药途径分布     3. 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化学药品、中药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与总体基本一致(图17)。   杏鑫注册地址_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发布   图17 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4.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整体报告的29.1%;老年患者严重报告所占比例高于整体报告中严重报告比例,提示老年患者受基础疾病较多、机体代谢水平较差以及用药情况复杂等因素影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因此应持续关注老年人群用药安全。     从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数据看,在药品类别分布上,老年患者用药的化学药品中,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的构成比高于该类别药品在化学药总体报告中的构成比,提示老年患者使用以上药品较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中药排名居前的药品类别为理血剂、补益剂、祛湿剂、开窍剂,这4类药品的使用与老年人疾病谱和生理特点有关。     小贴士: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使用的药品种类及数量多,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 保健品,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事件;治疗中需遵医嘱使用药品,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咨询医生或药师,严重的话及时就医。     五、有关说明     (一)本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各地区上报的数据。     (二)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通过自发报告系统收集并录入到数据库中的,存在自发报告系统的局限性,如漏报、填写不规范、信息不完善、无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三)每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数量受到该药品的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的多少不直接代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高低或者严重程度。     (四)本年度报告完成时,其中一些严重报告、死亡报告尚在调查和评价的过程中,所有统计结果均为现阶段数据收集情况的真实反映,并不代表最终的评价结果。     (五)专业人士会分析药品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提取药品安全性风险信息,根据风险的普遍性或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安全性信息,更新药品如何安全使用的信息等。在极少数情况下,当认为药品的获益不再大于风险时,药品也会撤市。     (六)本年度报告数据均来源于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不包含疫苗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数据。

Responses

评论已关闭。